测量理论 >>理论标准>>

2-7 稳定的标准

前提:

稳定有3种:

测量稳定 仪器 包括仪器内部元件的稳定。

元件包括基准,也包括AD转换等信号处理的所有元件。

模拟电路的本质,不是只要某个元件稳定,而是所有元件和线路都要稳定。

控制稳定 自动控制 实现的目标,比如温度控制实现的波动范围。

例如:目标40度,实际在39.8-40.2之间不确定。

加工稳定 机床 控制零件尺寸。包括除去材料的传统机床,和叠加材料的3D打印。

看着和电子关系不大,但是实际上很重要:

目前所有行业的机器设备都是由机床加工出来的。

加工精度提高,全社会所有行业都受益。

其实各行业,需要的是可靠。

但是能测量的,就是精确和稳定。

精确,测量偏差,请找计量。

稳定,就得和基准对比。

稳定: 张前苏定义为三种:短稳,中稳,长稳。

短稳:三分钟(180秒)内的波动

基本上不考虑温度影响。

中稳:三天(72小时)内的波动,前提是温度不变。

或者是温度变化10度之内,目标的波动程度。

长稳:一年(365天)内的波动,前提是温度不变。

或者是温度变化10度之内,目标的波动程度。

说明:

1:稳定要和精度标准结合,才有意义。

比如说长稳5位:一年保障10万分之一。

比如说中稳6位:三天保障100万分之一。

比如说短稳7位:三分钟保障1000万分之一。

其实上面三个之间并不矛盾,时间越久,越难维持高的指标。

反过来说,长稳指标高的,其实其短稳指标能做到更高。

2:稳定只考虑参数波动,可以和准确无关。

计量行业要求准确,但是计量行业也可以考虑稳定。

稳定是所有行业的需求,别的行业,不一定非准确不可的。

本质上,张前苏基准,不是推销准确,是推销稳定。

3:随着不同行业,需求不同,所以从三种里面选择最适合和方便的。

分为三种,主要是考虑操作的方便。

如果你是具体开发人员,短稳3分钟,关注数据的同一栋楼的同事或领导,

赶到时,数据还没飘逸。

向客户演示时,数据能不动,或者波动幅度远小于指定,用这证明稳定。

基本上,长稳更好的产品,其短稳指标也更好。

比如考虑2个方案,或者两个产品的对比时,要求急迫的测短稳就行,有时间测中稳。

毕竟测长稳,太花时间,不合算。

但是作为基准,是所有测量的原始参考,要用几十年,甚至更久。

必须用长稳,作为参数指标。

比如1360基准,就是6位基准,一年内参数必须保证小于百万分之一。

温度以20度为准,温度变化10度,10度到30度环境温度,也要保证数值稳定在百万分之一之内。

可能有人怀疑,甚至确实产品达不到,但是有个明确的标准来判断,是必要的。

产品可能有错,但是标准不能有错。

特殊:

温度是最为特殊的例子。

精度标准时采用小数点的,其实是整体的参数比例,所以容易做到高的数值。

温度采用摄氏度。比例是按1度为基准来衡量的,所以其数值偏小。

波动幅度1度等于0,如果更大的波动,稳定数值会成为为负数。

比如炼钢的高炉的温度控制, 变化10度,稳定=-10

比如年稳定在百分之一度以内,可以称为长稳=20

三分钟能稳定在万分之一度以内,可以称为短稳=40

基本原则还是不变,越稳定,数值越高。

对比:稳定测量和计量

共同点:都属于测量的范畴。

不同点:

计量围绕的是精确,所有的仪器都一致。从秦统一六国,书同文,车同轨,那就是最早的计量。

计量的最核心的是统一。一致带来公平。这是一种社会的要求。外在的,属于政府强制的。

稳定测量:将测量作为判断质量的手段之一。

范围更广,不只是是仪器的成品,甚至是元器件都在测量的范围。

不注重准确,关注的是加工产品偏差和均匀性,核心是质量。

产品,都受比温度湿度等环境的影响。

长期,这是时间对产品的影响。

稳定测量,牵涉很广。不只是被加工品,还有加工过程,甚至相关的加工设备。

终极目标是将影响降低,最终提高产品质量。

终于,从现在开始,稳定也有定义和标准了。

 

 

上一章:基准320标准

下一章:均匀性的标准
 
测量理论 >>理论标准>>
PLC|可编程控制器|北京张前苏公司
设计制造 测量基准 控制PLC 北京张前苏公司 2001-2021